今天是2024年9月17日  
资料下载
首页 >> 资料下载 >> 详细信息
张合成:着力构建鲜活农产品市场稳定机制
2013/1/9 10:51:00
新年伊始,回首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支撑下,粮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以大白菜为代表的部分鲜活农产品和葱姜蒜为代表的小宗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频现,对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产生不利影响。构建促进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需要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尽快建立健全我国鲜活及小宗农产品支持、服务和调控政策体系,着力构建市场运行“五项基础制度”。

  一是建立系统化的信息监测统计制度。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品种规格多,目前各部门信息采集统计的覆盖不全面、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各种信息满天飞”,导致农民无所适从,各级政府被动反应,投机炒作推波助澜。建立系统化的信息监测统计制度,搞准“数”的问题,是发挥市场功能的基础,也是政府科学调控的基础。

  二是市场分析预警制度。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关注的人多,关心的人少,评头论足的多,理性分析的少,事后诸葛的多,前瞻判断的少。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运行各个层面都缺乏持续跟踪研究,对“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供求失衡缺乏预判,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临时抱佛脚”应对暴涨暴跌、滞销卖难。要逐步建立完善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制度。在队伍建设上,依托主产区地方政府及行业协会建立重要品种分析师队伍;在分析内容上,要做好供求预测、趋势评估、产销进度跟踪、成本收益分析等工作,探索分品种、分区域的供需平衡表制度;在机构设置上,建立国家及省级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中心。

  三是市场运行调控制度。鲜活及小宗农产品消费相对稳定,价格的大幅波动主要源于种植面积、异常天气及集中上市等因素造成的生产供应量波动。应借鉴国际经验,抓生产更要干预产销平衡,从保护农民积极性、稳定生产能力入手,建立完善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运行调控制度。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市场调控目录制度,把大白菜、萝卜等大宗蔬菜品种及葱姜蒜等社会关注程度高的小宗农产品纳入调控目录,明确价格干预措施和启动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在市场价格跌破成本价时,政府适时启动收储、运销、储藏、加工、销毁等应急措施并给予农民合理补贴,促进均衡上市,减缓价格异常波动对农民生产造成的冲击。要根据大中城市鲜活农产品消费情况,确定重点品种最低保有量,提高大中城市农产品自给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提升生产者应对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

  四是市场信息服务制度。农产品产销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涉农信息农民“看不见、听不懂、用不上”,是导致盲目跟风种植的根本原因。对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要靠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要尽快探索建立面向主产区农户提供定向信息服务的生产者信息服务系统,让生产者“明明白白种地”。同时,要建立全国性的鲜活及小宗农产品信息统一发布平台,逐步形成重大信息权威发布制度,创造信息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五是生产者经营能力培育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鲜活及小宗农产品产销实现了高度市场化,但农民仍然只是被定位于“生产者”,生产者经营能力与市场化不匹配是导致“菜贱伤农”频繁重演的重要原因之一。抓经营要培育农户主体,只有作为市场供应一方的生产者懂经营、会经营,农产品市场才会更加成熟,市场的波动才会减少。加大农村经营型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重点提升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这三类生产者获取信息、树立品牌、直销配送和田头窖储四方面经营能力是培育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关键。

  此外要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我国大部分鲜活及小宗农产品流通都要经过产地收购、运输、产销地多级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或超市等诸多环节,其中产地市场是农民走向市场的第一窗口、销售农产品的第一场所、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和农产品流通的第一环节,但目前我国产地市场总体发展严重滞后。应围绕主产区构建三个层次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一是建设一批国家级专业产地市场,使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会展贸易中心;二是建设一批区域性产地市场,形成区域内价格、信息和物流中心;三是建设一批农村田头市场,着眼于提高农户议价水平,实现农产品“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

来源:农民日报
Copyright(C)www.jndk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济南市济齐路2号 邮编:250023
联系电话:0531-85971651 邮箱:dikoujituan@163.com 鲁ICP备08006794号-2
网站设计制作:北京松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1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