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农产品进城可借鉴工业品下乡做法
2011/3/21 15:24:0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农产品流通展开热议,一些代表委员建议,不妨借鉴工业品下乡做法,采取措施支持农产品进城增加农民收入。
--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影响农民增收
参会委员认为,这些年来,国家在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卖难”在一些地方还相当突出,除了需求因素外,主要还是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供销总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原副主任周声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强调农产品生产多些,对流通重视得不够。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启兴说,流通不畅使得流通环节多,每个环节拿走部分利润,导致虽然农产品最后到消费者手里的价格较高,而农民并没有增收多少,利润都被中间环节拿走了。
流通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农业收入增收。事实证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民自产自销,农产品丰收时,收购商往往压级压价,而当农产品欠收时哄抬价格,放大了市场波动。在新一轮农产品涨价过程中,农民并没有从中获利太多,目前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左右,表明农产品流通不畅实际上影响到了农民整体收入的提高。
由于增收困难,农民总是为未来多做打算,有了钱也尽可能多储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由此制约了现期消费需求。根据测算,目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却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为3.1︰1,即3个农民的消费才相当于城里1个人的消费。
--四大因素影响农产品流通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认为,当前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主要有以下四大因素:
一是农产品市场交易设施落后、税费负担重。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承担着70%以上的流通量。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有4300多家,但普遍规模较小、交易设施简陋落后。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面积中有36.7%是露天市场,另有43.9%在简易大棚交易,50%左右没有仓储设备。拥有完整的质量追溯、检验检测、活禽宰杀、废弃物处理、冷链物流系统的批发市场不足2.5%。而批发市场要缴纳的税费多达10余种,税费支出占到运营总成本的1/4,加上水电、检测、垃圾污水处理费等等,负担十分沉重。这极大地增加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影响到农产品流通效率、价格和质量。
二是流通主体规模小、实力弱。目前42%的农户是自己销售农产品,45%的农户将产品卖给个体商贩,只有2.7%的农户通过订单销售。农民生产规模小,销售分散,价格谈判能力弱,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经销商提出的价格。同时个体商贩分散、规模小,也往往使农产品的流通费用过高,价格竞争力下降。
三是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据农业部调查,蔬菜经田头收购、产地批发,长途运输、销地批发、再到超市或零售商,有33个发生费用的项目,产后流通环节对最终价格影响很大。农民生产一斤蔬菜(西红柿、尖椒、油菜三种平均)的成本为0.86元,出售价格为1.02元,农民获利0.16元。而一斤蔬菜发生的流通费用为1.16元,超市零售价格为4.17元,流通环节获利1.99元。
四是物流设施差、综合损耗高。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显著特点是量大、面广、运距长。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差,普遍存在仓储难、冷藏难、装卸难、运输难。尤其是鲜活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有多个环节需要冷藏设施。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相当落后,运输蔬菜的车辆基本上是普通货车,没有冷藏车。蔬菜在装车前预冷,装车后在货车外周包上棉被,且尽量在夜间运输。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每年水果、蔬菜的损耗率达到25%至30%,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5%以内。
--借鉴工业品下乡做法支持农产品进城
农业能否增效,需要市场来检验;农民能否增收,需要销售来实现。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产品流通的措施。但与推动工业品下乡的力度相比、与解决农产品“卖难”的要求相比,支持“农产品进城”的力度还显得不够。与农产品流通相比,工业品下乡的主要不同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流通企业下乡,进一步畅通工业品在农村的流通渠道,由此培育了农村消费热点,扩大了农村工业品消费规模,也拉动了相关工业产业发展。因此,与会代表委员建议,借鉴工业品下乡做法,通过政策税收优惠、流通渠道建设等举措,支持农产品进城。
第一,把农产品流通网络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规划。农产品流通网络,与农村水利、电网、道路一样,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政府应当承担起重要职责。建议以扩大内需为契机,将农产品流通网络纳入国家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重点加强市场体系、仓储、冷链、物流配送和检测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第二,进一步扩大批发市场改造升级覆盖面。安纯人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重点向产地批发市场倾斜,将改造覆盖面扩大到20%,力争用5年时间,对全部批发市场实施改造。同时,加快集贸市场的改造步伐。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追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及地方财政要给予扶持,检验检测费用由地方财政负担。
第三,大力扶持“农超对接”经营模式。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的“超市+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安纯人建议,对“农超对接”的超市、龙头企业、合作社在物流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在金融、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特别是针对农产品进超市增值税抵扣困难问题,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具体措施,简化计税办法,真正让利于农民、让利于消费者。
第四,抓紧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优惠政策。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力度,抓紧落实停止收取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鲜活农产品远销绿色通道政策、批发市场用水、用电费用参照工业标准的政策,完善跨地区流通检验检疫政策。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优惠政策,明确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为工业用地,也可以考虑借鉴台湾的做法,将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视为农业用地。
来源:全国城市农贸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