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农产业何以成“最有投资价值领域”
2010/6/9 13:59:00
近日,一则“黑石牵头6亿美元砸向寿光”消息让公众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蔬菜之乡”。在寿光,“洋种子”占据了市场80%以上利润,农膜被国外品牌抢占60%、国外农药占领3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农业生产资料到流通领域无一例外受到国际资本强有力的渗透。
联想到高盛养猪、软银喝奶,可见越来越多的外资“围剿”中国农业已是不争的事实,也验证了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的说法,“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
然而,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始终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外资“挤走”内资占领寿光市场
“现在的市场物流发达、场地宽敞,条件比原市场好很多。”日前,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新落成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下称“寿光物流园”),来自辽宁丹东的蔬菜经销商宋忠圣说,第一年的交易成本并不比原市场高,但听说以后租金会逐年提高。而本地蔬菜交易区的经销商拒绝入住专门的生活区,直接在交易区内搭棚。
这个让蔬菜收购商体验到优点,却又充满不信任感的寿光物流园,便是公众关注的外资的“杰作”。它进入寿光,是以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农产品”)撤退为前提的。
据悉,原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2003年深圳农产品出资6000万元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共同组建的,占地600亩,年成交蔬菜40亿公斤,交易额56亿元,深圳农产品持股54.41%。4年利润增长率达100%,仅2009年上半年,就以2155.83万元的净利润在该公司15家批发市场中排名第二。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如此高额利润的项目,深圳农产品作为农产品流通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为何选择“全身而退”?“是被迫退出寿光的。”寿光蔬菜界一位资深人士透露,当地政府要求物流园3000亩整体规划,并作为母体上市,可能受资金实力限制,也可能涉及到政府的引资导向。去年10月,深圳农产品将其所持股权作价8653.95万元转让。
针对这一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前景规划,寿光物流园总经理栾元伟向媒体证实,以黑石集团牵头的国际私募财团注资6亿美元与旺益集团等共同组建了地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旺益集团控股,其中以黑石为主的私募控股30%,当地政府约占16%的股份。新公司欲以寿光物流园等批发市场为依托上市,构建一个遍布全国的农产品批发物流网络,海南、北京、四川等地都是接下来的目标。“现在还有私募想进来,但份额就那么多,不可能都进来。”
吸引香港旺益集团投下20亿元巨资的原因在于,整合蔬菜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可创新的盈利点,除收取租金外,还按照交易额收取1.6%-2.5%的佣金,每年约有2亿元,同时开发汽修、酒店、公寓、制冰等配套项目。寿光物流园预计今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元,今后将保持20%的年增长率,年净利润达8亿元。
在寿光,农业俨然已成跨国公司眼中的金矿,无论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还是流通市场,都受到国际资本强有力的渗透。据统计,寿光蔬菜大棚农膜被国外品牌占据了60%以上、国外农药抢占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低门槛高利润吸引外资来华
近年来,外资大举进军我国农业的案例并不鲜见,投资范围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以及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等多环节,而且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主要渠道。
《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投入农业的外资总量增长迅猛,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成为2009年跨国收购的主力军。“资本以逐利为目的,而在我国虽分散经营农业利润低,但规模性投资利润高,投1元可赚0.6元。”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正是外资青睐中国市场的原因所在。
东方艾格粮食产业分析师马文峰则认为,目前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资本投入肯定有利可图。像农产品流通这种市场集中度低的行业,国内企业规模比较小,如果投入大笔资金,通过提高集中度、扩大规模,即使只占领10%-20%的市场份额,利润也非常可观。
“当前不仅外资盯上农业项目,国内也有很多非农业资本进入。”李国祥分析,国内资本往往因为运作经验不足,或盲目扩张,或经营现代农业方式不成熟,自然和市场风险控制不足,或资金实力有限,最后不是倒闭,就是被外资收购。为何外资投资我国农业能脱颖而出?
业内专家分析,一是跨国企业投资遍布全球,能够对冲单一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二是全球采购、全球销售模式,规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管制,能保证投资收益;三是海外金融市场有成熟的农业保险机制,可实现风险与收益共担。
李国祥认为,当外资进入农业和食品产业链越来越多,会带来潜在的外资操纵农产品资源和市场定价权的风险。“尤其是流通领域更要提高警惕,外资对农产品流通控制的影响要比生产、加工等环节大100倍。”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指出,外资涉足寿光蔬菜流通,是看准了寿光对我国蔬菜产业的影响力,继而向全国范围扩展。
我国大豆产业全面失陷,丧失定价权,无时无刻提醒国人要高度戒备外资、跨国公司。“外资短期有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但后期可能真会重蹈大豆产业覆辙。”马文峰提醒,以这轮猪价波动为例,由高盛控股的双汇和参股的雨润因资金充足,并通过期货市场交易购买原料,锁定成本,趁猪价低迷大力扩充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现在已经有很多小企业开始撤退了。
同时,马文峰也指出,无论是外资还是国内资本,均可造成市场垄断,都不能让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太大。外资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无法长期驻守某个领域,一旦发现难以继续盈利,便会撤资退出。
资本围剿推动农产品价格异动
今年以来,从楼市、股市退出的大量资金利用天气因素参与农产品炒作,导致大蒜、绿豆、玉米等价格异常波动,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外资是否会参与这一轮炒作?
“这一轮农产品涨价潮根本原因是去年国家货币发行过多,而全球产业经济的一体化,很难分清炒作资本是外资还是国内资本。”马文峰分析,不容忽视的是,短期内国际资本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我国外汇占款较3月份增加2863.1亿元,增量创近期新高。“而在公众看到其统计数据时,资本早就运作很长时间了。”
业内分析,某些农产品的价格异动会有“示范”作用,会增强社会的通胀预期。若通胀预期太高,也会推高整个物价,而价格上涨反过来又对外资有利,更能吸引外资进入。
目前,从客观条件来说,我国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使用外资占国家实际使用外资总额不到2%,必然会继续引进外资。“在不容易形成垄断的行业以及农业行业,积极引进外资利大于弊。”李国祥表示,即使同一个外资企业,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带来的效果也不同。合理利用外资可弥补国内资金对农业投入的不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优良品种和先进管理经验,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大豆产业失陷对政府、企业、农户起到警示作用。”李国祥说,我国**已认清“外资渗透农业会留下后遗症”,而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完全转变,仍会盲目引资。各级政府要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反垄断法》等相关法规政策严格审查、调控。“一旦外资投资的行业规模足够大,国家发改委一定要严格遏制。”王先庆建议,国家应特别注意要限制大量外资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
“国家可以控制跨国公司一次性投资农业项目的数额,但公司让很多人参与,就很容易做大。”马文峰说,不能单看在某行业一个企业参股多少,而是要调查相关联的企业,可能跨国公司参股多个企业便能形成垄断,“不过,这确实很难监管”。
来源: 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