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商务带动农产品产销变革
2010/5/27 15:43:00
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基础上衍生的电子交易市场正在逐渐成为中国流通现代化进程中的亮点
主持人:本报记者 张丛
嘉宾: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冯耕中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化经济活动,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经历了探索和理性调整后,也逐渐步入务实发展的轨道。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仍显示出发展优势和潜力,市场环境趋于优化,行业结构主动进行了调整,电子支付工具不断得到改善,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接受度也在加速提升。据相关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年增长率28.9%;互联网在总人口中的普及率稳步上升,从22.6%提升到28.9%。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手对手交易到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先进、便捷的技术搭建农业信息应用平台,在网络上实施农产品的交易,对改善我国的农业价值链和提高农业竞争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期对话邀请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冯耕中教授一起探讨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传统农业经济的革命性变革。
主持人:鉴于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大宗商品流通领域的创新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2000家,涉农网站超过6000家。在市场和政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冯耕中: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差异,经济发展道路的不同,使得中国的商品流通呈现出与其他国家显著不同的特色。其中,以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代表的现货商品交易市场体系的发育在中国商品流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货商品交易市场体系的发育是从20世纪50年代农村集贸市场开始起步的,50多年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后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在中国流通创新、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中,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最有乡土气、颇具中国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商品交易方式和市场交易组织。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但是,由小商贩为主体支撑的传统批发市场已经相对过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现货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改造和提升,实施现货交易电子化、促进电子交易与物流系统的整合,成为提升现货商品交易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2000年前后中国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开始实现由数量型扩张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发展,一些商品交易市场迅速实现“交易创新和管理升级”。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基础上衍生的电子交易市场正在逐渐成为中国流通现代化进程中的亮点。国内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在加速发育、战略地位日益提升。
主持人:据统计,在2009新开业的35家电子交易市场中,有21家市场定位于农产品领域。这些农产品市场交易品种包含苹果、棉花、白糖、玉米、淀粉、红枣、木材、猪肉等,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等多个领域。农副产品类电子交易市场发展迅速、数量急剧增多。请您介绍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作用和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冯耕中: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设是传统批发市场改造和提升的必然途径。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将全国分散的市场和交易用互联网联结起来,使其成为连接产销和沟通信息的主渠道,为广大客户跨越时空调剂资源提供方便和可能。
农产品的流通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形成农产品国际定价中心。以金乡大蒜为例,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作为“大蒜之都”,金乡却没有掌控大蒜的定价权。在“丰收跌价、减产涨价”的轮回中,农民总是滞后于市场的波动。近年来大蒜价格的暴涨暴跌凸显了农产品定价体系缺失的问题。随着中国及世界范围内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的剧增,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在实现农产品销售、促进农产品流通、减少实物转手环节、节约物流成本方面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并将逐渐实现农产品价格发现功能,使中国在逐渐成为众多大宗农产品生产、消费与贸易大国的同时,也逐步具有成为大宗农产品国际定价中心的可能。
主持人:正如您所说,在小农与大市场的环境下,大宗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成为普遍现象。短短3年间,大蒜市场出现“大涨大跌、农民时赚时赔”的情况,蒜农并非最大的赢家,大部分蒜农增收有限。价格剧烈波动造成的合同纠纷和违约、蒜农和蒜商巨额损失屡见不鲜。如果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就会有利于农户和企业规避市场波动风险、稳定生产与流通。
冯耕中:是的。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不畅通等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互联网搭建的供需平台,能够建立起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对称、开放的信息渠道。一方面,有利于农户进行农机具、化肥、工业用品在网络平台上的联合采购,降低成本,为农户带来真正的实惠;另一方面,有利于农产品生产者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信息进行生产和销售;同时,也有利于农户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建立多元销售渠道。
主持人:冯教授,目前从国内电子商务的总体情况来看,其发展还是面临不小的挑战,用户对物流、售后等环节满意度低,总体缺乏统一的物流配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缺乏全面的法律规范;网络诚信和安全体系有待加强。对于建立在更为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而言,其瓶颈制约就更是显而易见了。那么,要突破这些瓶颈有哪些对策呢?
冯耕中:农产品流通方式转型是电子商务模式向传统模式“渗透”、推动其转化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个性化、专业化、区域化、移动化等趋势。
规范经营是中国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比如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坚持“一有五无”的原则:“一有”即交易资金严格实行银行第三方监管,“五无”是指无履约担保、无股东背景的交易者入市、无自营交易、无交易商代理业务、无个人投资者入市;同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制度如20%保证金等。正因为如此,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成为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典型代表,也成为全国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化钢铁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在交易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上的严密设计,是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规范运营的重要基础。实行第三方的、带有强制性的监管措施,从制度上确保了客户交易资金的安全。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新型市场形态,其未来发展亟需借助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信息化创新等手段完成业务升级与提升。在大宗农产品领域,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主要是通过多级经销商将商品销售给最终用户,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其交易商全部为行业内的企业。由于交易商的背景不同,例如农户、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终端消费企业,在参与电子交易时关注点不同、服务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对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必须在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个性化交收等方面开展持续不断的创新。
主持人:在防范风险上有哪些对策呢?
冯耕中:总结其发展历程,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风险,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交易市场主体可能发生的法律性风险,如非法转移和占用客户资金、内部人控制操纵市场等;二是交易市场内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管理性风险,如市场风险、交易商的投机风险等。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反映了上述风险因素的存在,也反映了中国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市场监管体系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加强政府监管,完善监管体系,重点防范电子交易市场可能发生的法律性风险,杜绝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对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此外,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人才培养等是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加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电子商务法律环境建设、提高农村网络支付、网络银行的服务能力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前提。
来源:金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