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产品暴涨暴跌呼唤农业生产组织化
2010/5/11 11:42:00
两年前,大蒜出奇地价贱,一袋40斤的大蒜售价才两三元钱;时下这样一袋大蒜要价200元,身价暴涨100倍,超过猪肉价格。调查分析表明,蒜价暴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前几年蒜贱伤农,种植面积大幅缩减。(5月8日新华网)
两年前,蒜价为什么如此低?原因在于,2005年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全国大蒜价格持续攀升,2006年,市场批发价格达到了4.2元一斤。价格上涨导致大蒜种植面积年年扩大,市场饱和后,大蒜开始滞销,2008年市场最为低靡。
价格一升,种植面积就一窝蜂地扩大,引起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接着又是种植面积一窝蜂地减少,随之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又大涨。这样的循环,似乎在不断重复着。而且,这种循环也不仅仅体现在大蒜身上,其他农产品都有同样的遭遇。为什么这种跟风式的生产方式一直存在,恶性市场循环得不到扭转?问题的根本在于,分散的农户经营无法与大市场对接。
众所周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有很多缺陷。比如分散的农户信息来源少,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无法对行情做出准确判断;比如生产经营停留于低水平状态,难以做出科学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比如各自为战,市场行为难以沟通协调,农户的生产经营总体处于无组织状态。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让农户们只能根据表面性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市场行为,而这些表面性的信息,往往是靠不住的,时常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以大蒜种植为例。决定农户扩大或缩小种植规模选择的,一是市场价格,二是同类的行为。大蒜价格上升,一些种植规模扩大行为的出现,会成为一种普遍的农户风向标,引发一致的规模扩大行为。农户看到的价格,是现在时的价格,而种植的结果,要到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显现,这样的时间差,让选择面临很大的风险。价格变化很快,现在的价格和一段时间后的价格,往往有天壤之别。要使行为选择正确,就不能依据现在的价格,而要依据价格的运行趋势。可对价格变化趋势的准确把握,却是小农生产方式难以实现的。可以说,分散的农户经营很难避免盲从跟风的市场行为。
价格大起大落,农户必然受伤。市场低靡时,农产品收购价低得可怜,农户直接承担损失。价格上涨时,农户获得的利润并不相应增加,一则,屡次农产品价格上升,利润上升总是直接作用于流通环节,传递到农户手上的利润增加总是有限;二则,农户的生产行为相对价格变化总是滞后的,产品在价格顶峰大量抛入市场的,往往不是来自农户,而是来自产品的囤积者。
改变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就是让农业生产规模化,引导农民走专业合作之路。所谓农民专业合作,说是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开展经济互助与合作。农户将各自的资源组合到一起,以一个规模较大的市场主体出现时,就可实现信息共享,也有条件组织对市场信息进行充分的收集和处理,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市场主体增强了理性,整个市场必然会显现出理性,市场就会更多地呈现出稳定状态,避免大起大落。(谢昱航)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