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打造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2009/11/16 11:07:00
深圳毗邻香港,拥有一千多万的人口,农业基础非常薄弱,农业产值仅占GDP的0.1%。在本土少有农产品生产资源的条件下,深圳以深圳农产品股份公司为行业龙头和主体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以构建全国性农产品流通大平台为突破口;转变运营方式,利用电子交易手段实施“网络化”发展战略;引导企业从农产品批发向生产、零售环节延伸;同时,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成功地解决了深圳和香港逾千万居民的“菜篮子”供应和安全问题。
一、构建全国性农产品流通大平台
着眼全国,构建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大流通,是深圳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重要内容。除在福田、布吉、南山三个市区兴办农批市场外,深圳集中主要资源,全力构建全国性批发市场网络体系。先后在南昌、上海、寿光、长沙、北京、成都、西安、柳州、合肥、惠州、昆明、沈阳、南宁等15个大中城市全资、控股或参股经营25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基本构建了覆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渤海湾三角区和中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目前,网络体系内农副产品年交易量超过2000万吨,年交易额超过700亿元,占全国较有规模批发市场交易总量的近10%。目前,深圳共有6家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9家批发市场企业列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
二、实施电子化、网络化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全国性的批发市场网络体系需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运营模式为支撑。实施“网络化”发展战略,将农产品流通中的批发节点管理扩大到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管理,统筹各批发市场业务发展,发挥网络体系的协同效应,是深圳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另一个特点。
(一)实施以电子结算为核心的农批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批发市场信息数据库和集团协同管理信息平台,集中批发市场的有效信息,强化各批发市场间的横向联系,通过信息流带动物流、商流,协同管控,将批发市场连锁起来。到2008年底,已超过10家市场探索应用电子交易模式,电子交易收入总额达4.32亿元,占批发市场总收入的46.7%。
(二)推进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平台的构建和资源整合工作。深圳农产品公司旗下的广西糖网、云南鲲鹏名列国内食糖市场前三甲,“柳糖价”已经成为中国食糖价格指数,现货交收量占全国交收总量的91%。目前,三家白糖交易平台将进一步整合,协同利用客户、结算、配送资源,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白糖现货交易、流通平台。除食糖外,下一步还将拓展茧丝、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市场。
(三)启动数据中心建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客户信息、业务信息、交易信息、市场管理信息等进行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同时,将数据中心与各批发市场互联,为批发市场提供资源共享及业务运营支撑平台,最终实现客户数据、业务数据的整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地优化系统内资源,从而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
三、引导企业从农产品批发向生产、零售环节延伸
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做长农产品产业链条,从而确保市场来源的稳定性、多样性、安全性,也兼顾了生产、零售、批发各方利益,实现了做大做强、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是向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延伸。如,引导深圳农牧、果菜、深宝等生产加工企业,从运用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出发,培育出田地蔬菜、益民豆腐、美意鲜肉、青联、得维、品品鲜冷鲜肉等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带动了农产品生产。其中果菜公司建立的万亩果菜基地,已培育出包括荷兰甜椒、日本青瓜、以色列番茄等30多种“田地牌”蔬菜,成为以农业高科技为龙头、产供销一条龙、内外贸一体化的新型果菜生产基地。
二是引导农产品流通向现代连锁零售业发展。在珠江三角洲各地建立各种生鲜食品连锁超市,形成较大规模的连锁营销网络,为农产品顺利进入零售终端开辟了通道。
四、技术设备机制三管齐下严把农产品安全关
农产品质量就是生命。深圳和香港市场十分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深圳近年来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设备,建立严格的检验机制,确保了农产品安全。比如,将RFID(无线射频)技术运用于生猪交易电子代理结算系统,通过RFID将交易信息数字化并且精确到每片猪肉,方便快捷地实现猪肉交易的全程可追溯;升级改造定性检测农药残留设备,使残留检测达到400次/小时,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设备,大大提高了对批发市场蔬菜的抽检效率。
建立了“检企合作”机制,优化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同时,把食品安全作为市场管理日常巡查的重点,并列入管理部门年度考核管理目标,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
正是上述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深圳各大市场多年来无任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供应香港的蔬菜合格率高达99.66%以上。
来源:金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