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7大趋势
2009/10/28 12:32:00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加工原料向专用化方向发展、加工程度向精深化方向发展、加工能力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工产品向方便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等7大趋势。
农业部网站10月19日消息,10月18日至19日,从第三届中国果蔬加工砀山论坛暨砀山酥梨交易会上获悉,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作用最大的产业之一。据测算,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
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卢永军介绍,近年来,我国果蔬加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果蔬种植已形成优势产业带,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果蔬汁加工、果蔬罐头、脱水果蔬、速冻果蔬和果蔬物流领域的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市场优势日益明显,逐步建立起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和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外向型果蔬加工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十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15%左右,目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7万多家,完成加工产值4.2万亿元,占全部工业产业的1/3左右,从业人数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
会议认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对接的必由之路,是破解农产品卖难、农业增效难和农民增收难的战略举措。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农业从主要供食用向食用、饲用和加工用“三元农业”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加工原料向专用化方向发展、加工程度向精深化方向发展、加工能力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工产品向方便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质量控制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产加销向一体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和资源利用向高效化方向发展7大趋势。
会议指出,尽管我国的果蔬加工产业无论是加工能力、技术水平、装备硬件以及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加工规模小,只有30%左右;二是缺乏加工专用品种和专用品种原料基地;三是加工技术装备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模仿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四是加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五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每年有7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玉米芯、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麦麸和700万吨的蔗渣等资源基本没有开发利用;六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中介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形成。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专家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力求做到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现代产业发展的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发挥区域优势的观念和增强开拓市场的观念,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关系,从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出发,无须全搞成现代化的加工企业,可以保留历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产品特点,但要用现代技术来改造、优化传统工艺;处理好扶持企业和扶持农户的关系,农产品加工业要真正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第一车间”,切实建立让农户分享利益的机制,让企业通过产业化的形式带动农民致富;处理好扶持大企业和鼓励发展小企业的关系,在扶持一批大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要积极鼓励成长型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处理好深加工和初加工的关系,要与生产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与生产技术的更新能力相适应,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处理好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系,在扩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外资,开拓国外市场,有比较优势的要“走出去”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守聪告诉记者,此次在安徽砀山举办以“建设现代果蔬产业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果蔬加工砀山论坛,注重在思路、理念、政策、科技层面具有引领性和探索性,注重为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平台,旨在促进我国果蔬加工业政策研究和技术交流不断发展,实现项目对接和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果蔬加工产业升级,同时宣传地方特色资源和文化,推动区域间经济发展和合作,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全国城市农贸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