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市2008—2010年服务业发展实施纲要的通知
2008/4/15 9:38:00
文件号: 济政发〔2008〕7号
来源:舜网 发布日期:2008-03-28 生效日期:2008-03-2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济南市2008-2010年服务业发展实施纲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O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济南市2008-2010年服务业发展实施纲要
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济南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要求,推动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我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提高认识,强抓机遇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把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充分发挥济南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核心作用,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要求的必然选择;是紧紧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总体目标,加快推进工作指导转变,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增加地方财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是扩大城乡就业、解决民生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8.6%,对地方财政和就业的贡献显著提高。我市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城市和省会城市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总量规模偏小,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不足,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等。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认识和把握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与战略机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力推动我市服务业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紧紧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目标,立足省会优势,突出重点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载体建设,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支撑、改革推动等多项措施,努力实现服务业总量规模扩大,内部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尽快将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在全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2008—2010年,全市服务业努力实现“一二三”的发展目标,即“一个率先形成、两个较快增长、三个比重提高”。
1.“一个率先形成”:2008-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力争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2.“两个较快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
3.“三个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三、突出重点,优化结构
在统筹抓好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重点发展十大产业。到2010年,十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6%,比2007年提高3个百分点。
(一)金融业。
1.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活跃资本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到201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20%。
2.发展重点。
(1)加快打造济南普利金融商务中心区。以魏家庄片区改造升级为契机,整合经四路、经七路两侧及周边金融资源,促进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从而形成以魏家庄金融商务圈为核心,经四路、经七路为轴线的“一圈两线”布局,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特别是外资金融企业入驻,逐步将该区域建设成为金融商务中心区。同时,在奥体文博片区规划启动东部金融商务区;在京沪高铁西客站片区规划西部金融商务区。
(2)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努力促进恒丰银行总部、人保寿险公司总部迁至我市,同时配合省组建1家总部设在济南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加快引进渤海银行、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到2010年,力争全国性商业银行和主要保险公司均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并争取实现引进外资银行零的突破。支持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跨区域经营和上市。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稳步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积极争取我市列入国家村镇银行、专业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境内外投资机构,着力扩大投融资规模。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储备,力争2010年上市后备企业达到50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0家以上,争取从证券市场融资和再融资总额达到50亿元以上。
(4)加强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灾备中心等各类后台服务中心。鼓励支持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对外拓展金融外包业务,充分吸收国际金融服务管理先进技术。结合现有高新科技园区和金融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和金融资源整合利用,规划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园区。
(二)信息服务业。
1.发展目标。突出发展软件、信息传输、服务外包、动漫游戏等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区域性信息中心地位。到2010年,全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30%。
2.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软件业。发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三大“金字”招牌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等重要载体优势,加快建设国家软件外包出口人才培养基地、浪潮软件服务外包基地、中创国家软件资源共享与协同生产环境等重点项目。扶持30家过亿元软件企业,培植3-4家千人以上的软件外包企业,培育10家优秀IT职业培训机构,壮大齐鲁软件园、历下软件园等6大园区。完善企业联盟、人才培训、中介服务、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产业支撑体系。
(2)强化和提升信息传输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加快通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相互融合,提高服务水平,扩大产业规模。
(3)重点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网络游戏、网络视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安全服务,推动综合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村和农业服务网站和其他专业信息服务网站的发展。
(4)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进一步培育信息产品流通市场。以山大路科技商务区为中心,培育以信息服务业为主的科、工、贸一体的产业集群,建成具有较强区域带动和辐射能力的国家级信息服务业基地。
(5)积极发展动漫游戏产业。规划建设动漫娱乐主题公园,开发动漫游戏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打造济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加快形成新的服务业经济增长点。
(6)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重点加强软件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每年培养3000名实用技能型软件人才。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培训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500人。
(三)房地产业。
1.发展目标。努力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加快完善房地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政府调控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65亿元,年均增长20%。
2.发展重点。
(1)推进商品住宅开发。主城区重点开发奥体中心居住片区、九曲片区、腊山居住区、泺口居住区等28个片区;西部城区以长清城区改造和新建居住区为主,重点开发潘庄居住区等7个片区;东部城区重点开发唐冶新城等5个片区。
(2)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建设山工新天地、时代新城等重点项目。努力盘活闲置楼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更大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
(3)加快推进旧城改造。着力抓好棚户区改造、旧村(居)改造,搞好村庄整合、连片开发。加快实施廉租房计划,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益。积极发展二手房市场,稳步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
(4)积极发展节能省地型房地产。加快推进商品住宅性能认定,逐步实现住宅建设的标准化和集约化。加强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统筹规划,提倡建设高层、小户型、较大规模的商品住宅,提高建设空间利用率。积极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高住宅建设科技含量。
(四)旅游业。
1.发展目标。以“泉水之都、休闲胜地”为主题,理顺体制,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完善设施,提升品牌,增强接待能力、辐射能力和集散功能,努力构建大旅游产业,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到201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1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和19%。
2.发展重点。
(1)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整合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五龙潭、芙蓉街、护城河、千佛山等旅游景区,打造“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积极推进大明湖综合扩建、泉城特色标志区整治、鹊山龙湖、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商河温泉旅游度假区、芙蓉街—曲水亭街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槐荫区规划建设一处大型湿地公园。
(2)加大宣传、策划力度。以奥运旅游和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面向国内外深入推介观名泉、登泰山、体验孔子文化“山水圣人”特色旅游线路,扩大旅游市场。加大力度增开国际航线航班,加快开通济南—日本,济南—新加坡的国际航班,促进入境旅游的发展。增开济南至各大城市的铁路始发客运列车,增强交通辐射能力。
(3)拓展高端服务领域。积极吸引凯宾斯基、香格里拉等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和日本交通公社、德国途易旅行社、广之旅等国内外知名旅行社来我市经营发展。积极发展大旅游企业集团,做大市场主体。重点培育一批大型旅行社,争取每年有1—2家进入全国百强行列。进一步增加五星级饭店数量,提升整体接待服务水平。
(4)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领导和协调,策划举办“民族风情旅游节”、“国际艺术歌会”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发展旅游“夜生活”,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大型演艺广场等一批特色项目,鼓励发展多门类晚间服务,培育“夜生活”休闲消费聚集区域。合理调整交通线路及运营时间,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在经十西路规划建设一处大型旅游商品市场,汇聚全省、全国的特色旅游产品,在泉城特色标志区内规划1-2处旅游商品、工艺品、纪念品商业街,形成特色旅游购物区,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五)文化传媒业。
1.发展目标。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凝聚深厚文化积淀,整合文化资源,拓展产业领域,推进文化创新,建设精品工程,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传媒网络,打造现代文化品牌,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
2.发展重点。
(1)大力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鼓励出版、发行、广电、报业等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整合资源,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组建大型文化传媒集团,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2)努力打造文化精品。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完善精品创作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推出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具有“山东气派、泉城风格”,在全省和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秀艺术作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培育各具特色的电影周、文化周、动漫节,制作一部以济南为发生地背景的热播影视作品。
(3)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规划建设民俗曲艺文化集聚区、大型演艺广场和广告传媒、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建设韩国影视城、省博物馆、山东天下收藏文化园、山东省新华书店、山东广电中心、全运会体育场馆等重点项目。(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有活力、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整合文化资源,组建济南演艺集团。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领域,加快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六)会展业。
1.发展目标。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品牌带动,推动会展业向规模大型化、展会品牌化、展期固定化发展,把济南建设成为会展名城。到2010年,会展业及相关收入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20%。
2.发展重点。
(1)做大做优现有展会品牌。培育做大“信博会”、“茶博会”、“文博会”、“旅交会”等品牌知名展会。策划以太阳能博览会为核心的能源产品系列展会、以国际茶博会为核心的茶文化系列展会等,形成集聚优势和规模效应,打造“济南展会”品牌。
(2)积极拓展新的会展领域。加快规划建设园博园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全力办好全国第7届园艺博览会。积极争取山东房地产博览会、山东省糖酒会等省级展会在我市举办。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积极争取更多展会在我市举办。
(3)培育一批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国内知名专业会展公司和国际著名展览公司,培植10家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会展企业。整合场馆资源,提高会展设施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完善会展中心周边配套服务设施,打造良好的办展环境,拉动相关产业发展。(4)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全市会展业管理机构,制定会展业管理办法,维护会展市场秩序,建立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良性长效机制,促进会展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七)商贸流通业。
1.发展目标。以发展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建立起与现代化省会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到2010年,全市批零贸易业增加值达到385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65亿元,年均增长17%。
2.发展重点。
(1)进一步加快商贸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汇泉地王广场、恒隆广场、佳世客超市、济南西部新区商业公园、西市场商贸区改造、山东路港商业广场、红星美凯龙世博家居广场、润华汽车服务园、济南海鲜大市场二期工程、济南农产品贸易中心、济南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中恒商城改造等重点项目。抓好32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提升改造。
(2)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积极争取百安居、佳世客、麦德龙、乐购等世界500强大型商业企业来济开店,推动沃尔玛、易初莲花、家乐福、肯德基、银座、华联等企业扩大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物流配送、总经销(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3)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商业。加快老社区商业设施升级改造,搞好新建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标准化室内副食品市场。
(4)加快实施农村市场拓展行动。力争到2010年,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形成以“农家店”为载体、以物流配送为手段、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组织形式,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
(八)现代物流业。
1.发展目标。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强化物流平台支撑,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到2010年,全市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55亿元,年均增长17.5%,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左右。2.发展重点。
(1)加快培育物流业载体。继续推进盖家沟、担山屯、郭店等三大物流园区和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空港、邢村、桑梓店等四个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第三方服务平台,提高社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2)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配送通道,努力实现全市交通网络与物流基地的有机连接。加快建设深航济南基地、济南建邦黄河公路大桥、济阳黄河公路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九州通医药物流基地、佳怡物流医药配送中心、大润发华北物流配送中心、济南华联超市配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
(3)发展壮大现代物流骨干企业。重点培育10家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辐射带动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10家重点连锁经营企业,进一步向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发展。
(4)加大协调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及相关政策体系,优化物流环境,规范物流市场。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引导工商企业将原有的物流服务剥离和外包,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物流业加快发展。
(九)中介服务业。
1.发展目标。以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为方向,培育发展会计、律师、咨询、评估、公证等中介组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加快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
2.发展重点。
(1)规划建设中介服务园区。引导会计、审计、律师、咨询、经纪等中介业进园集聚发展,同时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的中介企业来济发展。重点扶持一批服务水平高、管理理念新、经营业绩好的中介机构向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2)加强中介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挖掘现有教育资源,依托各类社会教育机构,培养适合中介组织需要的各类人才。
(3)加快中介机构改革步伐。使从事经营性服务的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使承担行政职能的中介机构退出市场,改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十)住宿餐饮业。
1.发展目标。积极引导企业走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住宿餐饮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持住宿餐饮市场持续繁荣和稳定增长,深入挖掘鲁菜餐饮文化,打造区域美食之都。到2010年,全市住宿餐饮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年均增长18%。
2.发展重点。
(1)加快食宿设施建设。以保障全运会需求为重点,改造提升170家宾馆饭店和90家饮食餐馆,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新发展80家星级饭店和一大批星级餐馆,建设鲁能领秀城五星级饭店、全运村奥体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银海大酒店、大舜天成商务酒店、政协会馆、民族大厦等重点住宿餐饮业项目。规划建设一批美食城、美食街。建设和规范早餐服务网络,绿色便民早餐店达到1000家以上。
(2)积极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引导餐饮企业积极树品牌、创品牌,提高我市餐饮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积极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重点抓好“燕喜堂”等一批“老字号”的恢复、培育、改造和提升,扩大品牌效应。
(3)大力发展餐饮连锁经营。积极整合现有餐饮企业资源,培育一批“龙头”、“旗舰”企业,通过直营连锁、特许连锁等形式,快速膨胀企业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四、整合资源,优化布局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挥省城综合优势,按照“专业集聚、功能耦合、规模发展、梯次推进、以点带面、增强辐射”的原则,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尽快构筑起“主城提升、两翼拓展、四极辐射、八带开发、十园集聚”的服务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主城提升。加快改造提升主城区这一主要发展载体。结合全运会重点工程建设和综合治理任务,优化功能布局,改善设施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产业层次。到2010年,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四区要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经济结构。历下区以奥体文博片区、泉城特色标志区、泉城路商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突出发展信息、金融、旅游、文化、商业等产业;市中区以普利金融商务中心区、大观园民俗曲艺文化集聚区、柏石峪、九曲生态居住区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突出发展金融、文化、中介、房地产等产业;槐荫区以京沪高铁西客站片区、园博园、山东现代物流基地、济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突出发展物流、会展、金融、文化、商业等产业;天桥区以鹊山龙湖、小清河滨河景观带、北园路两侧开发、济洛路两侧商贸城建设等项目为重点,突出发展商业、旅游、房地产、中介等产业。
(二)两翼拓展。在主城区东西两翼,长清区、历城区、章丘市和高新区依托较好的工业化基础、制造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和信息软件园区,大力发展信息、物流、会展、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形成二、三产业双轮驱动、融合渗透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四极辐射。依托奥体文博片区、京沪高铁西客站片区、南部山区文化旅游休闲区、黄河北新城区四个新的增长极,加快城区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增强辐射效应,打造亮丽的城市发展新名片。
——奥体文博片区。加快“一场三馆”、运动员村、五星级饭店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层写字楼、商务楼、高档社区等项目,与奥体中心组群相映生辉。规划启动东部金融商务区,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公司总部入驻。以奥体文博片区为重要增长极点,辐射带动东部新城服务业发展。
——京沪高铁西客站片区。突出现代化新城区特色,规划建设高档次、高品位的金融、展示、商贸餐饮和文化娱乐等设施,规划建设代表济南形象、体现城市品位的地标性建筑,形成充分体现现代化大都市风貌的现代商业、商务片区,打造济南的新“门户”、新“窗口”,辐射带动济南西部新城服务业发展。
——南部山区文化旅游休闲区。按照城市规划“南控”的要求,坚持在保护性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研究制定南部山区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其丰富资源,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文化生态旅游项目,促进生态平衡,扩大当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辐射带动我市南部区域服务业发展。
——黄河北新城区。加快实施建邦黄河公路大桥、鹊山龙湖、桑梓店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实现服务业北跨发展。加快黄河北新城区建设,促进人口集聚。以黄河北新城区为增长极点,向北辐射带动济阳、商河两县服务业发展。
(四)八带开发。沿河、沿路,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形成带状网络发展布局。一是经十路两侧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带;二是二环南路两侧房地产商贸产业带;三是绕城高速东线教育研发服务产业带;四是北园路两侧商贸商务产业带;五是经一路延长线两侧房地产商贸产业带;六是沿小清河两岸滨河景观发展带;七是沿黄河生态旅游发展带;八是济洛路两侧商贸商务产业带。
(五)十园集聚。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划、整合、建设泉城路商业集聚区、齐鲁软件园、盖家沟物流园区、百脉泉文化旅游休闲区、国际会展博览园、普利金融商务中心区、东部金融商务区、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中介服务集聚区等10个各具特色的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五、加强领导,保障实施
服务业发展是一项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强化支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一)加强规划引导。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宏观管理,研究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充分发挥规划计划的引导作用。以产业发展规划为龙头,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融合,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引导资金投向十大重点领域。建立规划实施监测检查机制,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切实把规划落到实处。
(二)强化项目支撑。围绕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金融、信息、旅游等十大重点产业实施“双百项目”建设工程,即“推进100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和新策划100个项目”,总投资约4478亿元。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多元化融资机制,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市财政每年从预算中按照上年GDP万分之一的比例,落实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市财源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和各服务业行业专项资金也要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管理机制,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落地。强化对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建立规范有效的项目运作管理机制。
(三)加快载体建设。着力抓好“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大载体,因地制宜加快推进7个省级服务业重点城区建设;按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编制完善集聚区发展规划,努力打造10个各具特色的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抓好50家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带动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大观园、百脉泉、阳光大姐等30个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城”、“会展名城”、“济南软件”、“泉城动漫”等城市品牌。
(四)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济发〔2007〕12号),以及市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业、软件产业、服务外包、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政策。消除价格歧视,服务业(桑拿、洗车、洗浴等行业除外)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要严格按规定与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并轨。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优化法制环境,建立诚信规范的市场秩序。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促进优惠政策的落实。
(五)构筑人才高地。要按照我市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各级服务业管理部门。抓好干部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培训,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每年选派一批公务员到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在驻济高校、科研院所及有关社会机构增设服务业紧缺学科,加快建设一批服务外包、金融、信息、动漫游戏等重点领域的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
(六)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完善综合考核体系,加强监督检查,认真组织实施对各县(市)、区和职能部门的考核。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把上级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来源:堤口集团信息中心搜集整理
|